目录
原创平台
原创校园音乐剧剧本《疫,起飞!》区洁;1-2
非遗研究
东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林燕;李岩岩;3-4
非遗活态流变特征阐释——以太谷形意拳为例杜磊;5-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的启示——以崇州市“道明竹编”为例周绪海;7-8
浅析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基于左权“开花调”舞台展演的经验研究张瑾;9-10
河北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殷哲;王新良;邢健;11-14
群文论坛
夯实文化惠民基础 绘就美丽乡村底色——福建省龙田镇推动文化创新实践与探索王明航;15-16
文艺评论
象征主义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相遇杨丹;谷野平;17-18
从《再袭面包店》的夫妻关系中分析“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考察吕梦洁;朱晓凡;19-21
多萝西娅第二次婚姻意义探析甘辰;22-23
美国作家爱德华·艾比与中国作家张炜的生态思想比较陆巧华;24-25
《诗经》批判精神探析郑敏;26-27
浅析罗伯·格里耶《嫉妒》中的空间叙事吴雅仪;肖丽华;28-29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刍议土家族摆手舞研究的历程与范式王莉;30-31
论洞庭湖区打倡巫舞与《九歌》的文化渊源刘雅;32-33
河北井陉拉花服饰、化妆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王姗姗;臧欣宾;34-35
羌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加强羌绣的传承与应用研究弋大勇;36-37+155
文博论坛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藏品构成与建院宗旨胡琰梅;38-39
文旅融合下博物馆老字号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研究——以南京老字号为例朱芸;40-41
美术与设计
创新视阈下的非遗产业研究——以扬州漆艺家具为例刘晓宏;42-43
符号系统与审美系统的双重混乱——论戏曲现代戏服装设计的理论困境费欢;44-45
论当代陶艺审美观念的建构——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为例叶庆庆;46-47
南京老字号博物馆视觉形象设计策略夏琪;毛金凤;杨朝辉;48-49
情感体验视角下的生产性郊野公园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探析尚书;50-51
论抗疫类海报视觉设计的媒介路径鲁鸿英;52-53
中国传统颜料的保护性展陈——以北京法海寺为例李昂;54-55
中国古代桥梁的魅力与审美任政;56-57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白裤瑶文创服饰产品市场分析与品牌开发研究解晓帆;58-59
极简主义风格在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姚远;60-61
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在老街改造中的意义李冯畅;62-63
塞尚水彩与其晚年油画的关系王溢;64-65
丝网版画在室内装饰绘画中的应用研究李建文;阮舜;66-67
探究东西方山水风景绘画的差异——以马远与弗里德里希为例翟翌;68-69
现象学反思态度下的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的研究刘涛;70-71
基于生态优势的黑龙江城市湿地公园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杨丽娜;72-73
基于动画创作中色彩设定的视觉应用研究童艳;74-75
基于微更新设计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以南京理工大学和平园为例贡若玉;谢梦雯;金成龙;76-77
论析色彩在室内空间装饰上的应用李天林;朱佳伟;78-79
浅析伊藤若冲笔下的彩绘禽鸟形象赵燕青;80-81
室内设计中极简主义风格的运用研究戴梦清;82-83
博山琉璃套色雕琢技艺初探范川;84-85
浅谈垃圾分类进程中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与应用邢锐;王利支;86-87
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应用于瑾涛;于文涛;88-89
心师造化——谈台湾漆艺家赖作明先生交流有感刘飞;90-91
古代工笔花鸟画中中国画构图审美法则的运用分析王虹;92-93
音乐理论
二胡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欧阳嘉颖;94-95
运用黄梅戏锣鼓点进行节奏训练的实践研究李白;96-97
短视频平台 “爆款”音乐创作特点分析及影响——以某短视频平台为例林璐;98-99
回归与超越:正始、竹林玄学中的文人音乐美学郭思言;100-104
赣南客家山歌口述史研究周琪;胡志勇;105-106
论钢琴伴奏中的伴奏意识、艺术审美与价值薛景;107-109
舞蹈研究
论环境舞蹈对疫后关怀的艺术表达——以《回答》为例杜练;明嘉慧;110-111
少儿舞蹈表演创作过程研究吴尚;112-113
舞台艺术
浅析戏曲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张梦迪;114-115
摄影艺术
基于“美丽中国”图片创作的大学生摄影意识与创作技能的培养邸贵玉;叶方;孙慧良;116-117
影视传媒
“14亿个我们就是中国”央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话语分析丁金淑;118-119
《蜡笔小新》:在解构中体验快乐冯艳如;120-121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探究——以韩国电影为例许哲妤;122-123
“非遗”传承的媒介嬗变与官方传播——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为例王芹;124-125
消遣社会的符号特征——以《陈翔六点半》的人设特征为例郭晓清;张煜;126-127+130
《地久天长》:现实题材电影的中国式表达龚方怡;128-130
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徐雨晴;131-132
语言与写作研究
浅谈德英汉中的作格现象唐骋;133-134
会话分析视角下的对白解读——以电影《青春之旅》的片段为例李倩;135-136
浅析《哥儿》中的中日比喻差异刘婉晴;137-138
文史哲研究
老子哲学之“道”与古典美学“象”“境”的关系夏生龙;吴金霞;139-140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闫献磊;141-142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对指物定义的批判马俊杰;143-144
文化教育
从家庭环境角度分析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赵起;孙慧良;张启蒙;145-146
关于线上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思考——以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线上教学实践为例刘咏松;张鹏;147-148
基于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工作室创建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包装工作室为例王君耀;杨彬;龚晓天;149-150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杨清莹;151-152
奖学金激励机制下创新学风建设模式研究马铭嘉;153-155
浅谈声乐教学中高声区训练陈庆庆;156-157
艺术设计中的叙述性语言与“故事思政”的融合及创新路径研究颜晓莺;158-159
《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姜漓;160-161
高校校园戏剧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中的功能与实践模式研究邱远望;162-163
浅析“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在高校专业教学的应用陈贝;164-165
艺术治疗融入艺术类中高职贯通课程的德育实践黄颖雯;俞力;赵晶晶;洪云;166-167
中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体系比较分析张恩思;杨月;张豪;168-169
新媒体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艺术教学的促进与拓展李华;170-171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教学探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薛婷;172-173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动画专业新媒体视觉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何俊斌;174-175
高校展示设计教学中空间设计的施教策略研究黄婷玉;176-177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郭颖;178-179
基于国际学生第二课堂的齐鲁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范志坚;丁丽;180-181
基于全链路思维的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王祥;182-183
基于网络育人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凌宏伟;184-185
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分析曹然;186-187
美术核心素养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韦华军;188-189
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以南京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为例潘洁;易丛悦;190-191
基于钢琴调整理论与实践的高校课程改革研究赵砚科;192-193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科技竞赛在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推进与实践杨春花;194-195
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课程改革探索季凡;张军;陈金来;196-197
运用大学生网络社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究刘醒;198-199
藏族热巴鼓舞在高校舞蹈专业中的价值分析李大;200-201
地方高校民乐团弹拨乐声部建设探究汤扬;202-203
地方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改革浅谈夏洁;204-20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及时代启示翟欢欢;206-207
蜡染的传承与拯救在教学实践中的新探索陈鹃;208-210
舞蹈学专业核心课《外国舞蹈史》课程建设探索郭晶晶;211-212
叶惠芳钢琴教学中科学化基本功训练方法的解读与实践杨磊;213-214
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类院校信息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王文聪;王可;陈光曦;215-216
新版音乐领域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考与探索——以单簧管演奏方向专业主课教学为例王云磊;217-220
文化综合
“话”时尚——关于时尚形式及方式的解读张予秋;221-222
创意城市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以转型城市阜新市为例赵金萍;223-224
游移的男性凝视:后女性主义时代的李佳琦王哲楷;225-226+2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樊腾飞;227-228
乐山师范学院民宿研究中心作品
《艺术中心休闲空间》毕钰;235
费怡敏作品费怡敏;235
《茶室休闲空间》任素梅;235
《时装画效果图之平板手绘训练》敬静;235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
《客厅软装设计》王彩博;238
《贵阳白云区活动中心设计》孙晓;238
《重庆帝都大厦酒店设计》周正芳媛;238
《金沙商业街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伍夏;238
《商务女装设计》袁闹;238
《酸柠檬—绿色的胸针》杜希;238
苟征戈作品苟征戈;2
罗一作品罗一;2
马山作品马山;2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229-232
宫浩钦作品宫浩钦;233
金龙泉啤酒包装设计-龙饮水盛冉佳薇;234
吴伟峰作品吴伟峰;236
王涛油画作品王涛;237